• <blockquote id="kosu2"><tbody id="kosu2"></tbody></blockquote>
    <blockquote id="kosu2"><tfoot id="kosu2"></tfoot></blockquote>
  • <samp id="kosu2"><tbody id="kosu2"></tbody></samp>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專欄 > 解放思想創新求變向海圖強開放發展 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廣西篇章

    港北區:辦好民生實事 提升幸福成色

    時間:2024-08-13 00:00:00  來源:貴港新聞網-貴港日報

    悠悠萬事,民生為大。近年來,港北區認真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加強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建設,用心用情用力謀民生之利、解民生之憂、補民生短板,讓更多群眾受益,讓“幸福港北”更有溫度。今年上半年,該區民生支出10.44億元,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84.1%。

    持續發力穩就業

    夯實民生之本

    “有這個零工市場,我們不用‘路邊蹲活’,在這里就能找到心儀的工作。”8月7日,家住市中心城區的黃永佳通過零工市場推介,成功入職廣西立馬電動車科技有限公司。黃永佳說,在“家門口”上班,每月工資3000多元,既掙錢還能照顧家。

    就業是民生之本。今年年初,港北區建成零工市場,并以此為大平臺,通過下設若干零工驛站的方式,打破了“零工”站在馬路邊“攬活兒”的傳統方式,為勞動者就業和企業階段性用工提供更精準更有效的服務,滿足更多元的用工和就業需求。港北區零工市場自1月投入運營以來,入駐企業(含雇主)達800家,累計提供就業崗位9795個,為3797名群眾推薦工作,達成就業意向或入職達1940人次。

    為推動高質量充分就業,港北區實施就業優先戰略,打好“穩、保、促”系列組合拳,為求職者送信息、送政策、送服務、送崗位,讓更多求職者在“家門口”實現就業。今年前7個月,該區城鎮新增就業4277人、城鎮失業人員再就業1028人、就業困難人員就業727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新增6241人,分別完成年度任務的106.93%、70.00%、119.18%和124.82%。

    該區通過政策組合“穩就業”,多渠道開展各類招聘會39場,加強服務企業用工,為企業送工入職2500多人。強化援助“兜底線”,開發鄉村公益性崗位安置1998人,61家就業幫扶車間吸納脫貧勞動力就業570人。優化培訓“促就業”,開展職業技能培訓1096人,提高就業競爭力,讓群眾業有所從。

    關愛“一老一小”

    守護“朝夕美好”

    “村里建了這個食堂,不用自己煮就能吃上熱乎的飯菜。”8月8日上午11時,港北區大圩鎮永隆村70多歲的梁經文像往常一樣,來到村里眾幫幫老年人助餐驛站吃午餐。

    這個驛站是今年6月建成的,有餃子、米飯、米粉、面食、粥湯等品種豐富的食物,定期向老年人開展助餐服務。永隆村黨總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梁錫光說,有集體經濟、經濟能人、愛心企業的支持,每份成本10元左右的愛心餐,老人只需支付2元錢。

    目前,港北區已建成眾幫幫老年人助餐驛站2家。這是港北區提升“一老一小”服務水平的一個縮影。近年來,該區聚焦“一老一小”群體,加大資金投入,不斷完善養老體系,推進學前教育高質量發展,推動“一老一小”服務網絡越織越密,讓溫暖可觸可感,實效可見可及。

    對于“一老”,港北區通過民辦公助、稅費優惠、政府購買服務、規范服務標準等措施,引導民間資本進入養老服務業,促進民辦養老機構健康快速發展。目前已建成日間照料中心和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共11個、養老機構6家,為老年人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務。同時,推行居家養老模式,投入30多萬元對210戶特殊困難老年人家庭進行居家適老化改造。今年前6個月,該區向1.3萬名80周歲以上高齡老人累計發放高齡津貼133.44萬元,讓老年人老有所養、老有所安。

    在“一小”方面,港北區各村(社區)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開設了夏令營暑假班,設置書法、手工、繪畫等多種興趣課程,部分學校還開展暑期托管服務,讓孩子學有所獲、學有所樂,解決家長暑期沒有時間照看孩子的問題。該區還積極新建、改擴建公辦幼兒園,優化教育資源,推動學前教育優質均衡發展。該區現有幼兒園260多所,其中147所民辦幼兒園獲確定為自治區級多元普惠幼兒園。2023年,該區學前三年毛入園率達161.7%、普惠率96.7%,實現幼有善育。該區現有小學83所、初中16所,2023年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為103.53%。今年上半年,該區發放學生各項資助1702.03萬元,39359名農村義務教育學生享受營養改善計劃。

    推進社會救助

    兜住民生底線

    “感謝黨和政府的好政策,免費給我們發雞苗、飼料,還開展養殖技術培訓,我們生活越來越好了。”近日,港北區慶豐鎮新圩村殘疾人曾譯標領到72羽瑤山雞苗和120公斤飼料后高興地說。

    從7月10日起,港北區陸續向鄉鎮128名困難殘疾人免費發放瑤山雞苗9216羽、飼料3萬多公斤,并組織開展困難殘疾人養雞技術培訓。

    社會的溫度往往取決于“底線”的刻度。港北區在群眾關心的最低生活保障、基本醫療、基本養老等民生大事小情上下功夫,促進惠民政策落地生根,兜住困難群眾基本生活底線。今年前7個月,該區發放城鄉低保、特困供養補助、殘疾人兩項補貼等救助資金8269萬多元,惠及群眾31.9萬人次,確保弱有所扶、難有所幫、困有所助。

    該區持續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扎實做好基本醫保、大病保險、醫療救助“三重制度”保障,著力破解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今年前7個月,該區有84.97萬人次獲得醫保報銷、大病保險報銷、醫療救助報銷、重特大疾病報銷共計2.929億元;住院和門診特殊慢性病醫療救助2.23萬人次,支出1187.53萬元。全區公立定點醫療機構落地集采藥品累計達到782種,落地集采醫用耗材累計達到79類,集采藥品和醫用耗材平均降幅約50%,累計減輕群眾就醫負擔約3470萬元。

      編輯:劉陽  責編:李小鋒  終審:黃彬群 
    推薦資訊
    貴港:城市建設“火力全開”  市民生活幸福感“滿格”
    貴港:城市建設“火力
    經濟十強省“三季報”:這兩個省份以何提速?
    經濟十強省“三季報”
    自治區黨委常委會召開會議
    自治區黨委常委會召開
    全市建設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示范區現場推進會召開 朱會東作批示
    全市建設鑄牢中華民族
    相關文章
      無相關信息
    欄目更新
    欄目熱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