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lockquote id="kosu2"><tbody id="kosu2"></tbody></blockquote>
    <blockquote id="kosu2"><tfoot id="kosu2"></tfoot></blockquote>
  • <samp id="kosu2"><tbody id="kosu2"></tbody></samp>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專欄 > 解放思想創新求變向海圖強開放發展 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廣西篇章

    春耕備耕忙 人勤地不懶

    時間:2024-03-27 00:00:00  來源:貴港新聞網-貴港日報

    3月的港北大地,到處生機勃勃。在廣袤的田間地頭,耙田、育苗、插秧……到處是忙碌的身影,大家正在為一年的豐收鉚足干勁全力加油干。

    今年來,港北區緊扣農業高質量發展主線,聚焦良機良法良田良種,抓好春耕備耕工作,穩面積、挖潛力、提質效,扎實推進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打好春耕生產“主動仗”,守牢糧食生產安全底線,為奪取全年糧食豐收夯實基礎。

    春耕備耕忙,人勤地不懶。目前,港北區已種植玉米3.7萬畝、花生3.25萬畝,早稻計劃播種面積13.89萬畝。

    秧苗長勢喜人

    新質生產力賦能春耕“加速跑”

    工廠化育秧、“鐵牛”耙田、插秧機插秧……春分時節,港北田野上各種高科技、智能化農業機具紛紛“上崗”,處處透著“科技范兒”,用新質生產力賦能春耕“加速跑”。

    苗好三成收,秧好一半功,工廠化育秧正為春耕生產添動能。在大圩鎮益農農機專業合作社,育秧工廠一派繁忙的景象:工人忙著擺秧盤、鏟種子、覆蓋營養土,自動育秧機依次完成撒土、播種、灑水等一系列工序。隨后,工人將層層疊疊的育秧盤移至育秧暗房里,沒幾分鐘便壘起數十盤秧盤。

    “一條育秧線平均一天能育秧5000盤,可滿足400畝耕地的秧苗需求,大大降低育秧成本和育秧周期。”該合作社負責人李付生介紹,目前,該合作社接到育秧訂單1萬多畝,正加緊分批次育秧,為農戶提供優質秧苗,助力春耕生產。

    這段時間,該合作社一邊忙著育秧,一邊組織農機手耙田、插秧。在該合作社水稻種植基地,插秧機穿梭于田間,不一會兒,田里就變成綠油油一片。李付生說,插秧機每天能插秧20多畝,效率比傳統人工插秧提高20多倍,生產效益大大提升。

    在港北區春耕生產中,新技術、新模式、新方法也大顯身手,一幅幅“科技春耕圖”在廣袤田野鋪展開來。

    “鐵牛”已成為現代農業的標配。該區有2萬多臺農機投入春耕生產,累計建成育秧中心18個,單季育秧能力達15萬畝以上,為鄉村振興注入強大動能。目前,港北區水稻聯合收割機和水稻插秧機擁有量均位居廣西前列,水稻生產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93.09%。

    運用良法是促進農業高質高效發展的關鍵。裝藥、起飛、噴灑……在港北區慶豐鎮新圩村,種糧大戶曾允科遙控一架滿載肥料的無人機,從地面起飛,按照既定路線在田間盤旋,將肥料均勻撒下。曾允科介紹,今年他計劃種植水稻500畝,耕種管收全部機械化。“以前人工撒肥,又累又忙;現在遙控無人機就可以撒肥,一天作業面積300畝。”曾允科自豪地說。

    目前,港北區擁有高效植保無人機98臺,種植戶組織植保無人機進行“飛防”作業,用科技手段,保障作物豐產。

    插秧機插秧

    高標準農田質效齊升

    在港北區大圩鎮何村,一條條新建的三面光水渠在田間縱橫交錯。何村黨總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梁顯亮介紹,該三面光水渠建于去年,總長11.7公里,還配套修建道路、泵房、水井等,全村2700畝農田變良田,灌溉排澇更順暢了。

    建好良田,夯實糧食生產根基。港北區堅持新建和改造提升并重,按照“路成行、渠成網、旱能灌、澇能排”的標準,以田間道路整修、灌溉與排水等基礎設施建設作為農田整治的重點,加快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全力補齊農業設施短板。

    目前,該區累計建設高標準農田21.62萬畝,其中去年3萬畝高標準農田項目建設已完成,投入春耕生產。今年,該區計劃建設高標準農田4萬畝,現已開展項目選址、設計招投標相關工作。

    高標準農田不僅要建好,更要管護好。港北區統一將建成的高標準農田上圖入庫,按照“誰所有、誰負責”“誰受益、誰管護”的原則,制定高標準農田管護制度,將登記造冊好的各項目設施統一移交至各項目區所在鄉鎮、村委,村委會成立理事會,建立日常巡查管護制度,引導項目區群眾管好、用好、維護好農田水利工程,確保建成一畝、見效一畝、管好一畝,持續發揮高標準農田效益,確保糧食豐產、農民增收。

    植保無人機噴灑農藥

    春耕服務下田到戶

    “秧苗要常澆水,注意防寒。”3月21日,慶豐鎮農技人員馬軍文在港北區時代農機專業合作社育秧中心,指導農戶做好秧苗管護工作。

    為做好春種春播,港北區40多名農業技術骨干采取包鄉、包村的方式,到11個鄉鎮(街道)上門為農戶“把脈問診送良方”,把科技知識送到農民手中,幫助農民增產增收。

    為了充分發揮農機在春耕生產中的作用,港北區廣泛宣傳農機購置補貼等強農惠農政策,推廣農機先進裝備,服務春耕生產。同時,該區組織技術人員到田間地頭、作業現場,推動科技服務到戶、良機到田。“去年,合作社花了60多萬元,新購買拖拉機、插秧機等農機8臺,新增育秧線1條、育秧盤1萬余張,最后獲得農機購置補貼資金20多萬元,減輕了農機更新換代的壓力。”港北區勤農農機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廖計接介紹,他們今年早稻育秧3000多畝,還繼續購買高效植保無人機,拓寬農機服務范圍。

    肥料、種子、農藥是春耕生產的重要物資。港北區一方面積極做好農資儲備工作,保證各類農資儲量足、供應及時;另一方面,積極開展農資打假保春耕行動,幫助涉農企業、合作社、種植大戶和村民協調解決春耕備耕生產物資經營、調運、儲備和供應等問題,全力保障春耕生產用種、用肥和用藥需求。

    目前,該區共儲備肥料1.5萬噸、農藥30噸、農膜56噸、各類種子73萬公斤,已浸早稻種子42萬公斤,可滿足春耕春種糧食20萬畝的生產需求。

      編輯:劉陽  責編:李小鋒  終審:黃彬群 
    推薦資訊
    貴港:新能源電動車全產業鏈蓬勃發展
    貴港:新能源電動車全
    央行再推新工具,買斷式逆回購有何用途?
    央行再推新工具,買斷
    廣西與海關總署舉行工作會談并簽署合作備忘錄 劉寧藍天立俞建華出席
    廣西與海關總署舉行工
    貴港:城市建設“火力全開”  市民生活幸福感“滿格”
    貴港:城市建設“火力
    相關文章
      無相關信息
    欄目更新
    欄目熱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