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致富帶頭人的帶領下,我們村通過集體經濟入股的方式參與稻蝦綜合種養產業,兩年獲得分紅共9.6萬元。”近日,桂平市社步鎮清石村黨支部書記梁志軍談起村里近兩年的稻蝦綜合種養產業發展時,臉上掛滿了笑容。
他口中的致富帶頭人是社步鎮稻蝦綜合種養大戶楊達寅。
楊達寅是社步鎮石井村的脫貧戶,曾因學致貧,靠外出務工維持生活。“2021年初,我了解到桂平市有稻蝦綜合種養產業扶持政策,決定回家鄉創業,沒技術我們就學。”說干就干,在社步鎮稻蝦綜合種養產業發展工作技術人員的指導下,楊達寅成立了桂平市滿達種養農民專業合作社,以“稻在水中長、蝦在稻下游”的稻蝦共作模式開啟創業之路。
2021年至2023年,桂平市滿達種養農民專業合作社采用“公司+基地+合作社+農戶”模式,從水稻田700畝、稻蝦田257畝分別發展到1158畝、543畝,其中,稻蝦綜合種養面積占全鎮的90%,2023年產值為322萬元。
“一開始土地流轉有租金,接著村集體有收入、分紅。現在,我利用閑暇時間到稻蝦田務工,每年增加收入1.6萬元。”清石村脫貧戶梁國偉覺得日子越過越有盼頭。
“他是我們鎮勤勞致富的代表人物。”在社步鎮防貧監測站站長黃雪瑩眼中,楊達寅是個愛鉆研的致富能手。為了提高水稻產量,他經常向農業農村中心的技術人員“取經”。去年,他優化水稻品種并實行標準化管理,水稻畝產增加了40公斤。自成立合作社以來,他已帶動3個村70多戶村民通過發展稻蝦綜合種養產業實現增收。
面對發展稻蝦綜合種養產業難題,楊達寅拿出了逢山開路的勇氣,帶領鄉親共同致富。“濕稻谷不易保存,購買秧苗的成本高,我一直想建烘干廠、育秧廠,今年終于實現了。”楊達寅指著剛建好的藍色大棚,自豪地介紹,“兩個廠共占地20畝。育秧廠將于5月建成,到時正好開展秋季稻的育秧,可滿足500畝稻田的秧苗需求。烘干廠預計7月建成,到時我們需要聘請60人來幫忙。”
“有了育秧廠、烘干廠,我們的稻谷可以打上自己的品牌出售,往規模化方向發展,今年合作社產值預計能達到500萬元。石井村也計劃以村集體經濟入股稻蝦綜合種養產業。”談起稻蝦綜合種養產業未來的發展,楊達寅充滿信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