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1日,桂平市厚祿鄉新圭村,蝦塘與稻田縱橫交錯,三五成群的村民劃著小船捕撈小龍蝦。分揀車間,一只只色澤鮮紅、活蹦亂跳、個大肥美的小龍蝦被工人迅速分揀,裝車,運往市場。
“每天出蝦苗約1000公斤,成品蝦900公斤,市場供不應求。”新圭村黨支部書記莫祝安介紹,利用冬閑田養殖小龍蝦,每年可以種2季水稻,養2批蝦,一畝稻蝦田產值可超5000元,實現“一田兩用”。
平南縣上渡街道上渡村,蝦農黃學超正熟練地將地籠從田間撈起,一個個張牙舞爪、個大肥美的小龍蝦滾落到筐中。黃學超告訴記者,去年,自己在龍頭企業帶動下養了200畝小龍蝦,效益不錯;今年打算擴大規模至300畝。
捕撈、裝筐、分揀、打包、發貨……春日里,潯郁大地,一波波小龍蝦豐收場景在各地持續上演。
近年來,市委、市政府將稻蝦種養產業作為推動鄉村產業振興、促進農民增收的重要抓手,堅持“一水兩用、一田多收、穩糧增效、糧漁雙贏”的原則,按照“以稻養蝦、以蝦肥田、以田促稻”的發展思路,全力打響“好龍蝦,貴港養”“中國富硒小龍蝦之鄉”品牌。
截至2023年底,全市累計建成稻蝦種養面積達16萬畝;全市小龍蝦養殖、加工、流通、餐飲等全產業鏈從業人員近1萬人,綜合產值達30億元。至今年1月,全市小龍蝦投養蝦苗面積達12.85萬畝,新增投養面積2.08萬畝,預計今年全市小龍蝦產量達2.4萬噸以上,鮮蝦產值16億元以上。小龍蝦已成為我市重要的水產產業之一。
桂平市維軍生態農業科技投資有限公司2600畝基地,小龍蝦采用“稻田平養”模式,吸引周邊43家農戶加入,幫助農戶創業增收;平南農順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利用旱改水地塊養殖小龍蝦,按照綠色生態種養要求,不使用化肥農藥,在保持糧食穩產基礎上,額外增加小龍蝦收入;覃塘區荷美農業投資發展有限公司3000畝稻(藕)蝦綜合種養基地,利用蓮藕生長所產生的微生物作為養殖小龍蝦餌料,探索生態環保又增收的新路子……
“我市77%以上的土地含富硒,水源豐富、水質好,年均氣溫21.5℃,非常適宜發展稻蝦綜合種養。”市農業農村局副局長、水產畜牧局局長曾海雄介紹,我市因地制宜、因勢利導,大力發展富硒小龍蝦養殖,積極引導企業優先利用撂荒地、低洼地、低產地、旱改水等地方發展稻蝦種養,探索推廣“稻田平養”“冬閑冬養”“旱改水養”“光伏+蝦”“藕田+蝦”五種綜合模式,推動稻蝦產業高質量發展。
聚焦強龍頭、補鏈條、聚集群,我市通過加強招商引資和土地流轉,引進廣西鄂桂生態農業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等30多家技術成熟、市場廣闊、實力雄厚的小龍蝦養殖龍頭企業,輻射帶動周邊種糧大戶及村集體經濟等新型經營主體投入稻蝦綜合種養行業。目前,全市進入稻蝦產業的公司、合作社、種養大戶、村集體經濟、家庭農場等共285家、生產基地357個。
我市制定出臺小龍蝦區域公用品牌建設工作實施方案,全力打造“貴港富硒小龍蝦”區域公用品牌;指導企業進入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平臺,為“貴港富硒小龍蝦”制作獨一無二的二維碼“身份證”。
“聚焦關鍵鏈端,創新補鏈強鏈,讓貴港富硒小龍蝦產業走得更遠,成為鄉村振興的富民產業。”曾海雄表示,今年我市將在農文旅深度融合發展上下功夫,聚人氣、匯財氣,為小龍蝦產業發展助力,促進富硒小龍蝦產業高質量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