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lockquote id="kosu2"><tbody id="kosu2"></tbody></blockquote>
    <blockquote id="kosu2"><tfoot id="kosu2"></tfoot></blockquote>
  • <samp id="kosu2"><tbody id="kosu2"></tbody></samp>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網評 > 西江網評

    防治校園攀比不應流于形式

    時間:2024-05-11 08:09:03  來源:南方日報

      近日,安徽淮北某小學向家長發放一份調查問卷,其中600元左右一雙的“防攀比鞋”引起爭議。學校方面稱“家長可以如實填寫意見”,當地教育主管部門也表示:“問卷在部分班級發放,并非要求購買,目前已停用該問卷。”

      攀比是一種復雜的消費心理,往往伴隨自卑、從眾、焦慮等心理問題。它常常找上青春期的少年,正是因為他們尚未形成穩定、成體系的價值觀念,需要教育者適度干預。若仍處于征求意見階段,學校的做法倒也并非不能理解。但防治校園攀比絕不是發發問卷、買幾雙鞋就能解決的,家長的疑慮很能說明問題。

      單從問卷的內容和結構來看,與社會調查遵循的原則相去甚遠。比如,統一買鞋這件事有利有弊,需要從多個維度展開分析,問卷卻先讓家長判斷“支不支持”再談原因,恐難以充分反映問題。再比如,“支持”部分將理由雜糅成一條——“既能夠消除學生攀比(心理),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又有利于學生足部健康”,有過度引導的嫌疑,而“反對”部分涉及最為關鍵的費用、效果、配套措施卻表述模糊,家長無法通過問卷表達具體需求。更不必說問卷中未注明單選多選,還有影響閱讀的錯別字,等等,看起來不專業且不真誠,倒像是走走過場。

      而問卷中提到的600元一雙的價格,則是家長們質疑的焦點。結合生活常識可知,這個價格可以買到市面上絕大多數知名品牌的新款運動鞋,集中采購理應更加便宜,中間是否存在“吃回扣”“假競標”等灰色地帶?家長無從知曉。最為關鍵的一點在于,600元的價格并非多數家庭可以承受的,許多人一輩子都沒有穿過如此昂貴的鞋子。用高價防攀比本就匪夷所思。但換位思考,若是勾選“價格過高”,并經由孩子之手交回,在本就有攀比心理的人看來,或許又落入了“自證陷阱”。

      從強制穿校服,到禁戴名貴首飾,再到統一購買“防攀比鞋”,確實能看到各校的良苦用心。但深入思考,孩子們選擇在鞋上攀比,只是因為原有的攀比方式被取締了。若僅做規定而不加強教育引導,最終仍是治標不治本。況且校服丑、校服貴、質量差等問題仍存爭議,因校服帶來的違規收費現象偶有發生,如今又提“統一買鞋”無非是換種形式平添負擔,不要說家長不支持,學生們恐怕也不會愿意。

      單靠“防攀比鞋”防不住真正的攀比心理,唯有加強引導和教育才能贏得家長和學生的共同認可。今年5月是首個“全國學生心理健康宣傳教育月”,深挖校園攀比現象背后存在的心理誤區,方能從源頭化解家長的疑慮。 (默 達)

      編輯:李小鋒  責編:劉陽  終審:胡焯然 
    推薦資訊
    劉寧率廣西代表團訪問越南
    劉寧率廣西代表團訪問
    2024年《開學第一課》展現“可愛的中國”
    2024年《開學第一課》
    上半年我市林業經濟呈現穩中快進態勢 林業產值15.96億元
    上半年我市林業經濟呈
    樂在其中 其樂融融
    樂在其中 其樂融融
    相關文章
    欄目更新
    欄目熱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