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lockquote id="kosu2"><tbody id="kosu2"></tbody></blockquote>
    <blockquote id="kosu2"><tfoot id="kosu2"></tfoot></blockquote>
  • <samp id="kosu2"><tbody id="kosu2"></tbody></samp>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網評 > 西江網評

    人民熱評:鏟除“租車陷阱”,杜絕“套路招聘”

    時間:2024-05-13 08:33:42  來源:人民網-觀點頻道

           “正常跑單,8000元月薪不用愁;努力跑單,12000元月薪賺到手;全力跑單,17000元高薪震親友。補貼多福利好,經驗不限學歷不限,提供住宿,提供電瓶車。”這樣的招聘信息雖然“看起來很美”,實際上卻是“租車陷阱”——電瓶車“提供”給你了,但并不是免費使用,而且往往暗藏著步步緊逼的連環套。

           據媒體報道,因為輕信高薪招聘的謊言,不少年輕騎手掉進“租車陷阱”。這種模式大多是為了賺取違約金,有些情況或涉“套路貸”,社會閱歷不深的年輕人很容易上當受騙。

           “租車陷阱”猖狂,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始作俑者違法成本太低。究其原因,在高薪誘惑下,求職心切的人很容易被蒙蔽,而且此類騙局大多經過精心包裝,求職者很難發現其中“貓兒膩”。面對“武裝到牙齒”的虛假招聘,即使求職者發現遭遇騙局,也往往因維權困難只能自認倒霉。扭轉這樣的局面,需要相關部門加大監督執法力度,消除求職者的維權困境。在維護勞動者權益的同時,有必要順藤摸瓜,徹查“套路招聘”中的各個環節,以強有力的打擊鏟除此類騙局滋生的土壤。

           值得一提的是,“租車陷阱”大多始于招聘APP上發布的信息。媒體記者調查發現,目前很多沒有經過認證、可能存在問題的外賣招聘信息大量出現在招聘軟件上。從招聘平臺的角度來看,任由此類信息無限蔓延,不僅會損害求職者權益,破壞市場環境,而且勢必影響招聘平臺自身的信譽和發展。

           因此,招聘平臺有必要加強對各類招聘信息的審核把關力度,不僅要將那些發布虛假招聘信息的企業列入“黑名單”,而且有必要將這些企業的實際控制人一同“拉黑”,以防其另起爐灶卷土重來。這不僅是一種義不容辭的社會責任,也是一種無法推卸的法律責任——如果求職者在招聘平臺遭遇虛假招聘,可以依據法律法規向發布虛假招聘信息的個人或企業主張侵權損失。

           對于求職者來說,只有擦亮眼睛、提高警惕,才能避免被各種虛假招聘信息“套路”。一方面,對于各類招聘信息要加強甄別,特別是那些以“門檻低、收入高”為噱頭的信息,更加應該提高警惕。另一方面,在簽訂各類合同文件時,一定要仔細閱讀相關條款,逐項逐條審核確認,確保自己不會被人暗中算計。更重要的是,如果遭遇虛假招聘、“套路貸”等騙局,一定要及時保存相關證據,然后通過報警求助、提起訴訟等法律途徑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

           無論如何,招聘平臺不能成為“套路”求職者的舞臺。只有徹底清除各類“套路招聘”,才能守住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的底線,確保企業和行業的健康發展。

     

      編輯:劉陽  責編:李小鋒  終審:龔濟好 
    推薦資訊
    劉寧率廣西代表團訪問越南
    劉寧率廣西代表團訪問
    2024年《開學第一課》展現“可愛的中國”
    2024年《開學第一課》
    上半年我市林業經濟呈現穩中快進態勢 林業產值15.96億元
    上半年我市林業經濟呈
    樂在其中 其樂融融
    樂在其中 其樂融融
    相關文章
      無相關信息
    欄目更新
    欄目熱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