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lockquote id="kosu2"><tbody id="kosu2"></tbody></blockquote>
    <blockquote id="kosu2"><tfoot id="kosu2"></tfoot></blockquote>
  • <samp id="kosu2"><tbody id="kosu2"></tbody></samp>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網評 > 西江網評

    人民網評:警惕“新形象工程”披上新偽裝

    時間:2024-09-05 08:04:16  來源:人民網-觀點頻道

      中部某縣級市的黨政大樓,墻面清洗、大理石墻面鋪設、室內吊頂等項目的裝修改造總投資905.93萬元;東部某社區黨群服務中心,裝修改造工程預算資金達800余萬元;北方某大學新建大門,相關工程設計概算總投資核定785.16萬元,校區主大門及門房核定376.63萬元……

      近日,據《半月談》報道,有些單位熱衷于裝點門面、大搞裝修,新建設施使用率不高,將大量資金花在“刀面上”。這一現象,與中央提出的“要習慣過緊日子”“嚴控一般性支出”等要求不符,必須引起警惕、加以防范。

      亂花錢、花大錢的不良風氣,何以出現?有基層干部表示,一些地方著力打造區域樣板、示范性工程,修建展廳、裝修考究,向上級、“外人”展示。這些在資金使用上形式隱蔽、名目巧立、華而不實的項目,不僅浪費各類資源,還對一個地方的長期的、健康的發展造成不良影響。

      一段時間以來,一些地方搞非必要、非急需項目,被稱為“新形象工程”。有關部門對此做了畫像,如“為人民謀福祉”為幌子,大肆建設“市民之家”“文體展館”等所謂的“民生工程”;以“城市發展”作掩護,盲目跟風引進一些看似“高大上”的文旅、論壇、數字化項目;只注重做“表面文章”,在黨建、“創城”等領域設展廳、刷標語、做牌匾。這類“新形象工程”,“作秀”多、“做事”少,“造勢”多、“造福”少。可以說,無論在形式、載體上表現出新或舊的樣子,都是形象工程,都是扭曲的政績觀在作祟。因此,治理背后暴露出的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問題是關鍵。

      對于整治“形象工程”“政績工程”“新形象工程”,我們始終堅持一嚴到底、縱深推進。新修訂的《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對搞勞民傷財的“形象工程”“政績工程”行為,明確為違反政治紀律行為,這彰顯了我們黨糾正不正之風的決心和態度。

      從根本上說,只有矯正了政績觀,才能治好作風病。一些工程項目,到底該不該上馬、以何種規模展開,主要取決于是為百姓謀福祉,還是為個人謀利益。這當然檢驗著一個地方、一些干部的政績觀。從這個意義上說,真正把民生工程用于民生保障,把為民造福的錢花在刀刃上,才是走正途、行大道。為官一任、造福一方。廣大黨員干部理應做到苦干實干,樹立和踐行正確政績觀,既做讓老百姓看得見、摸得著、得實惠的實事,又做為后人作鋪墊、打基礎、利長遠的好事。

      廣大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期待是多元化、多層次的,而財力、資源往往是有限的。越是如此,越應把有限的財力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切莫讓“新政績工程”擠占民生工程的資源。少一些一時之功、一時之名,多一些實事求是、求真務實,就能在為民辦實事、辦好事中留下好名聲、好口碑。

      編輯:李小鋒  責編:劉陽  終審:龔濟好 
    推薦資訊
    我市1至7月外貿進出口全區排名第五
    我市1至7月外貿進出口
    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9周年座談會在京舉行
    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
    全區省級領導和廳級主要負責同志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研討班在南寧開班
    全區省級領導和廳級主
    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以高水平開放推動服務貿易高質量發展的意見》
    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
    相關文章
      無相關信息
    欄目更新
    欄目熱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