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lockquote id="kosu2"><tbody id="kosu2"></tbody></blockquote>
    <blockquote id="kosu2"><tfoot id="kosu2"></tfoot></blockquote>
  • <samp id="kosu2"><tbody id="kosu2"></tbody></samp>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網評 > 西江網評

    新華網評:自媒體造謠亂象,要“治”!

    時間:2023-04-09 08:08:31  來源:新華網

      新華網記者李潔瓊 王志艷

      反轉來得很快!

      最近網上熱傳的“中電科加班事件”中的工作群聊天記錄,是偽造的!

      7日晚,德陽市公安局經開區分局通報事件調查結果。目前,涉事者陳某龍已被行政拘留,案件仍在進一步偵辦中。

      網上熱點不時上演“反轉劇情”,網民關注“感情錯付”,真相大白后只能自嘲一句:“下次且得讓新聞飛一會兒”……這大概是近年來不少人“網上沖浪”都有過的經歷。

      “反轉劇情”的背后,是網上虛假信息和謠言泛濫的亂象。近年來,“女子取快遞被造謠出軌”“寒門大學生偷外賣”“劉學州被網暴致死”等熱議事件中,混雜著不少自媒體的造謠傳謠、惡意炒作。

      人們常說,謠言止于智者。但如今網民要想撥開迷霧看到真相,還真是不容易。

      比如,偽造嫁接,以往的謠言大多是一段文字,現在不僅有文字,還有嫁接或者偽造的圖片、視頻來“佐證”,更有膽大者,連警方賬號都敢冒充;

      比如,腦補細節,一些自媒體以熱點新聞事實為主干,杜撰各種細節進行渲染,一些刑事案件,警方剛接到報案,自媒體已經詳細“破案”了;

      再比如,評論帶節奏,一些自媒體“帶怒黨”緊跟熱點,故意歪曲事實,抓住一些細節大作文章,聽起來“正義感”十足,實際上不過是制造噱頭,將讀者帶偏……

      自媒體亂象層出不窮,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造謠的成本太低,維權的成本太高。法律要讓造謠者心生忌憚,才能打擊網上虛假信息,遏制惡意炒作。

      近日,中央網信辦針對自媒體造謠傳謠、假冒仿冒、違規營利等突出問題出臺一系列整治措施,就是要讓法紀利劍樹立權威,讓那些唯利是圖、沒有底線的自媒體付出違法應有的代價。

      網絡空間從來都不是無法無天的“江湖”,更不是來去自如的“造謠場”。想不負責任地搞事情,想不擇手段地賺流量,打這樣的如意算盤,最后的結果必然是“偷雞不成蝕把米”。

      編輯:李小鋒  責編:劉陽  終審:黃彬群 
    推薦資訊
    劉寧率廣西代表團訪問越南
    劉寧率廣西代表團訪問
    2024年《開學第一課》展現“可愛的中國”
    2024年《開學第一課》
    上半年我市林業經濟呈現穩中快進態勢 林業產值15.96億元
    上半年我市林業經濟呈
    樂在其中 其樂融融
    樂在其中 其樂融融
    相關文章
    欄目更新
    欄目熱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