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lockquote id="kosu2"><tbody id="kosu2"></tbody></blockquote>
    <blockquote id="kosu2"><tfoot id="kosu2"></tfoot></blockquote>
  • <samp id="kosu2"><tbody id="kosu2"></tbody></samp>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網評 > 西江網評

    新華時評:把課間十分鐘還給孩子

    時間:2023-11-02 08:12:39  來源:新華網

      新華社北京11月1日電  題:把課間十分鐘還給孩子

      新華社記者徐壯

      下課鈴響了,本該熱鬧的學校操場卻靜悄悄的。課間十分鐘不允許孩子到戶外活動,甚至除了去洗手間不能出教室,目前成了一些學校的規定。

      這些所謂的規范,詳細規定孩子們課間十分鐘的活動范圍、活動種類、聲音大小,同時還規定班主任的監督職責并與班分的扣罰掛鉤,貌似理由充足:課間打鬧可能出安全事故,有序的課間更顯校園文明等。然而,怕孩子出問題,怕被追責,就采取限制學生課間外出活動這種“省事兒又保險”的方法,實則是一些地方教育主管部門和學校的懶政。

      兩年多前,中辦、國辦印發《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明確提出遵循教育規律,著眼學生身心健康成長,保障學生休息權利。課間休息十分鐘,是孩子身心健康發展的需要。學校應當把立規定則的心思,更多地用在關愛學生、提升管理水平上,而不是犧牲孩子的課間休息時間,更不能剝奪孩子到操場上跑一跑、跳一跳、喊一喊、笑一笑的權利。

      正處于生長發育中的孩子需要奔跑跳躍,需要放松雙眼,需要陽光雨露。囿于教室、教學樓中,培養出來的往往是溫室花朵,是越來越多的“小胖墩”“小眼鏡”“過敏娃”。

      張弛有度的生活節奏、你來我往的社交活動,不是成年人的特權,而是所有人的必需。玩鬧更是孩子的天性,是他們認識世界、探索世界的方式。緊張課程之余,讓孩子輕松自在幾個“十分鐘”,才能更好地專注于課上的“四十分鐘”,更好地為追逐星辰大海做好準備。

      保證孩子享有課間十分鐘,改變課間“圈養”現象,需要相關部門和家長互相理解,攜手合作。相關部門應細化校內安全事故有關的法律法規,明確學校和老師的責任;學校和老師應加強對學生的安全教育,指導孩子進行有益的課間活動,采取增加防護設施、派設巡查老師等安全措施;家長應充分理解、信任學校和老師,出現問題積極溝通,依法理性維權。

      課間十分鐘多么短暫又多么珍貴。和同學聊天、結伴去小賣部、在操場嬉笑打鬧……五彩繽紛、喧嚷活潑的一個個“十分鐘”,組成了許多人難忘的校園生活,多年后仍倍感溫馨。應該把課間十分鐘還給孩子,讓他們也能傳續這份閃耀著金光的人生記憶。歡聲笑語的課間,是學校靚麗的風景,也一定是家長們心頭的期盼。

      編輯:李小鋒  責編:劉陽  終審:龔濟好 
    推薦資訊
    劉寧率廣西代表團訪問越南
    劉寧率廣西代表團訪問
    2024年《開學第一課》展現“可愛的中國”
    2024年《開學第一課》
    上半年我市林業經濟呈現穩中快進態勢 林業產值15.96億元
    上半年我市林業經濟呈
    樂在其中 其樂融融
    樂在其中 其樂融融
    相關文章
      無相關信息
    欄目更新
    欄目熱門